健康养生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健康养生

血淤在脸上是斑,淤在身上是病!一招治病又祛斑!

发稿时间:2025.08.05 来源:养生中国 点击:167

  早上对着镜子涂粉底液,鼻翼两侧的黄褐色斑块总要用遮瑕膏盖三层才能遮住;素颜时被同事问 “最近没休息好吗”,其实是颧骨上的斑又深了些 —— 这是不是你每天都在经历的无奈?



  其实这些挥之不去的斑,就像身体里堵了的 “小水沟”。咱们的气血本该像溪流一样顺畅流动,可一旦遇寒、气滞,就会像溪流被冻住、被杂物堵住,慢慢淤积成 “淤泥”,反映在脸上就是一片片的斑。


  看看你是不是也这样:


  上班久坐八小时,下班窝在沙发刷手机,一天走不了几百步,身体里的气血就像堵车的马路,慢慢变 “堵”;


  工作压力大的时候,心里像压着块石头,动不动就生闷气,气一滞,血也跟着不流动了;


  冬天就爱穿短裙露脚踝,空调房里抱着冰奶茶,寒气悄悄钻进身体,把气血 “冻” 住了。


  这些坏习惯攒久了,不光脸上长斑,身体还会发出各种 “求救信号”:有时候头晕得像头顶压了块砖,晚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来月经时小肚子疼得直冒冷汗,经血里还带着好多小血块;天气一冷,手脚就像揣着冰疙瘩,半天捂不热。


  老祖宗的 “暖阳疗法”:艾灸


  想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试试老祖宗传下来的艾灸吧。艾草可是出了名的 “纯阳草”,就像给身体里的 “小水沟” 点上暖阳,慢慢化掉那些淤积的 “寒冰” 和 “淤泥”。分享几个亲测有用的穴位,每天花点时间灸一灸,慢慢就能感觉到变化。



  认准这 5 个 “通淤点”,灸出好气色


  01 血海穴


  血海穴在大腿内侧,髌底内侧端上2寸,股内侧肌隆起处。


  每天灸5-10分钟,不仅养血活血,还可健脾统血,起到增强后天脾胃气血生化之源,进而带动补养肝血的作用。坚持一周,会发现脸色亮了些。



  02 合谷穴


  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另一只手虎口处,拇指下压所按之处即是合谷穴。


  合谷穴为手阳明大肠经腧穴,阳明经多气多血,手阳明大肠经经脉病候“是主津所生病者”,合谷穴为大肠经原穴,是大肠原气留止之处。


  夏天动不动就出汗,或者冬天老不出汗,都可以多灸灸这里,每次5分钟就行。



  03 足三里穴


  足三里穴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是强身健体的万能穴。


  这个穴位堪称强身健体的万能穴。每天灸 5-10 分钟,慢慢会觉得吃饭香了,消化也变好了。



  04 曲池穴


  曲池穴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曲池穴即可清体外风热之邪,又可泻体内火热之邪,具有主治热病,散风止痒、调和气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选取合谷、曲池和内庭三穴按揉调理,可清泻阳明邪热,畅通颜面经络气血,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



  05 三阴交穴


  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


  三阴交穴是肝、脾、肾三阴经的交会穴,三条经脉的气血经由三阴交穴来互通有无。通过三阴交穴可以调补肝、脾、肾三经的气血,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每天睡前灸5-10分钟,慢慢会觉得月经周期变规律了,晚上起夜少了,睡得更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