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血是女人的命根!中医教你巧调理,做一个面若桃花的女子

那气血为什么会不足呢,又要怎么滋补?
01 导致气血不足的原因
饮食不均衡
很多女性为了保持身材,过度节食,或者挑食偏食,导致身体无法摄入足够的营养物质来化生气血。从中医角度来讲,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不足则脾胃运化无力,无法将水谷精微转化为气血。
过度劳累
工作的压力、家庭的琐事,让女性常常处于忙碌状态,长期熬夜、过度操劳、疲惫,使得身体消耗过多的气血而得不到及时补充。
失血过多
比如月经量过多、产后失血等。
情绪因素
长期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会影响气血的运行,导致气血不畅。中医认为,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不良情绪会扰乱气机,进而影响气血的正常运行。
02 如何补气血?
远寒邪
“血得温则行,得寒则凝。”,中医认为寒邪会让血液瘀滞,从而会导致经络不畅,而气血也会生化受阻,所以为避免寒气入体,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驱寒,尽量少食或者不食生冷之物。
中药调理遵医嘱
中医认为女性以气血为主,补气、养血的药物女性都可服用。常用的补血中药有:
当归:其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效。对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月经不调等症状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脾、肺经。可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能有效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导致的乏力等症状。
党参:性平,味甘,归脾、肺经。有健脾益肺、养血生津的功效,可用于脾肺气虚、食少倦怠、咳嗽虚喘、气血不足等情况。
阿胶:味甘,性平,归肺、肝、肾经。具有补血滋阴、润燥、止血的作用,对于血虚萎黄、眩晕心悸、心烦不眠等有很好的疗效。
红枣:味甘性温,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健脾、养血安神等功效,对治疗脾气虚弱、失眠、情绪烦躁、头疼疲倦等有很好的疗效。
这些药材均需要在医师指导下选方适量煎服,切勿自行用药。
饮食调理是关键
平时应该多吃富含优质蛋白质、微量元素(铁等)、叶酸和维生素B12的营养食物。例如红枣、莲子、山药、核桃、山楂、猪肝、牛肉、羊肉、鸡蛋、菠菜、胡萝卜、黑木耳、黑芝麻、虾仁、红糖等。可以尝试一些传统的药膳:
红枣桂圆莲子银耳羹:红枣健脾补血,桂圆补心脾、益气血,银耳滋阴润肺,莲子养心、补血安神,四者搭配,是一道美味又健康的补气血、养心安神的佳品。
当归黄芪枸杞乌鸡汤:当归补血活血滋阴,黄芪补气升阳、补肺健脾,乌鸡滋阴补肾、养血益肝,枸杞滋补肝肾、益精补血,此汤对于气血不足的女性有一定的滋补作用,但量不要喝太多,以免加重肠胃负担。
红豆薏仁黑米粥:红豆补血养心、健脾益肾,薏仁健脾利湿、清热解毒,黑米补肾养血、抗衰老,经常食用可以健脾益胃、增强体质,对改善气血不足有一定的帮助。
运动锻炼不能少
适当、规律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有助于气血的生成和运行。比如散步、慢跑、瑜伽、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保健气功等舒缓的运动都是非常不错的。
充足睡眠很重要
睡眠是身体自我修复的重要时间,保证充足、高质量的睡眠可以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从而更好地化生气血,保证气血流通。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修复和气血的生成,因此要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早睡早起,不可以频繁熬夜。
调摄情志要稳定
过度的情绪波动会导致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所以要保持心情舒畅、乐观的心态,避免过度焦虑、抑郁、大悲大喜等不良情绪,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游等方式放松心情,让气血运行更加顺畅。
中医治疗很靠谱
经络按摩:经常做头部、面部、脚部保健按摩可以消散瘀血、促进血液循环,坚持按揉关元、血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位,对调理气血不足有积极作用。
艾灸治疗:艾灸有调理气血的作用,体内气血不足,可以经过专业人员行足三里、三阴交等重要穴位的艾灸治疗的方式来改善症状。
中药浴足: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利用合适的中药配方熬成中药水来泡脚,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整内分泌系统,改善体质,从而达到补气血的目的,泡脚时间在10-15分钟,水温控制在38-4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