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帮扶故事——蝴蝶振翅处,皆是春山可望
文/四川省中医医院 舒沁浠
2023年8月,作为驻村干部,我踏上了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村的土地。这个海拔2000米的高原村落,居住着97户彝、汉、藏族乡亲。告别熟悉的岗位,带着女儿“去帮助更多人”的稚语,我决心在此扎根。
磨岗岭村
筑产业根基
“花椒、腊肉、天麻,这些往年不愁卖的好东西,现在游客少了,全压手里了!”初到村入户走访时,乡亲们的愁容揪紧了我的心。
背靠国家AAAAA级景区海螺沟,磨岗岭村村民吃上了“旅游饭”,村民收入主要依赖核桃、花椒、腊肉等农副产品销售,以及民族服饰租赁等。但“9·5”泸定地震后,游客减少,村民的“钱袋子”也瘪了下去。
我知道,让农特产品“出山”,最重要的是解决销售渠道问题。我利用自身所长,开设“小舒同志的驻村工作日志”视频号,精心拍摄制作天麻、腊肉等农副产品采挖、制作的短视频,讲述产品背后的真实故事,在社交平台和朋友圈热情“吆喝”,亲民的价格、地道的品质,很快吸引了关注。订单如雪花般从全省各地纷至沓来。
仅2024年,我就帮助村民销售了花椒、虫草、天麻、猕猴桃等价值3.2万元的农副产品。此外,还协助罗香等村民整理、分类积压的民族服饰,精心搭配、拍照、制作展示视频,吸引游客来拍照。
乡村振兴,产业是根基,仅靠“带货”并非长久之计。必须立足本地资源禀赋,发展可持续的特色产业。为此,我们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道,深入田间地头,广泛调研论证。最终,结合当地气候土壤条件和市场前景,确定了紫苏种植项目。
近日,田间地头一派忙碌景象,彝族村民王云兵正弯腰采收紫苏叶,汗珠顺着黝黑的脸颊滚落,脸上却满是笑容:“以前种玉米亩产只有1000元左右收入,种紫苏让我收入翻了几番!”2024年,我们发展成功带动26户村民种植紫苏,实现户均增收5900元。
点亮童心梦
与孩子们共同过“六一”国际儿童节
产业是基础,人才是未来。磨岗岭村常住人口中,老人与儿童占比超三分之一,14周岁以下儿童近150名。不少儿童长期缺乏有效陪伴,精神文化生活相对匮乏。如何守护好这些高原的“雏鹰”? 一次与村里小朋友的偶遇,为我指明了方向。
一天,村里六岁的彝族女孩刘雪瑶略带失望地问我:“你不记得我了吗?我经常看见你,都和你打招呼。”经旁边村民提醒,我才想起她是村民罗兵的四女儿。我连忙保证一定记住她。她立刻开心地跑回家,小心翼翼地拿出几只手工蝴蝶:“这只粉蝴蝶像你,送给你!这只黄的是太阳,也给你!蓝的我自己留着!”她高举着那只蓝蝴蝶,笑容纯净如雪。那一刻,千里之外女儿的身影与她重叠,一个清晰的工作思路在我心中萌生——用爱与文化活动凝聚童心,点亮希望。
2025年儿童节前夕,我和上一任驻村第一书记李飞自购了三十份礼物,计划为孩子们举办一场特别的联欢活动。
儿童节当天,我们在安置板房前的空地上支起幕布。孩子们兴奋地挤在天幕下,和我们一起观看电影。电影结束后,大家围坐一圈,互相做自我介绍,分享各自的兴趣爱好和梦想。孩子们举着新玩具追逐嬉闹,清脆的笑声惊飞了枝头的麻雀,欢乐充满了小小的村落。
活动结束后,我的手机陆续响起。“小舒阿姨,你还会再来和我们一起玩吗?”电话那头是孩子们稚嫩而期盼的声音。家长们也告诉我:“娃娃回家天天念叨‘小舒阿姨’。”我逐渐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在于物质的丰盈,更在于春风化雨般的精神浸润与真情陪伴,在于守护这些“高原雏鹰”展翅高飞的梦想。
绘“蝴蝶”新篇
如何才能为这些高原上的“小蝴蝶”们做更多的事?
经过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海螺沟景区内蕴含丰富彝族文化的文创产品尚存空白,于是决定,依托磨岗岭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孩子们的艺术天赋,打造属于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创意品牌。
说干就干!我们起草了《磨岗岭蝴蝶振翅计划书》,将村里儿童的纯真画作与彝族非遗的精美纹样相结合,设计开发独具特色的文创产品。我们与成都月亮画室达成合作,启动第一期项目。
我组织村里的孩子们收集自家彝族服饰、饰品、生活用具上的精美图案和花纹,引导他们用画笔描绘或用相机记录,整理打包后发送给画室。同时,画室也面向城市公益招募了十名小学员,与村里的孩子结成对子,共同创作。
创作文创图案
很快,第一批共计六十多个充满童趣、饱含民族风情的纯原创图案和文字图样诞生了!我如饥似渴地学习文创设计、生产、营销知识,多方联络平台商家,严控成本,力求将孩子们的梦想完美呈现。
今年7月,第一批绘有蝴蝶与彝族纹样的亚克力钥匙扣、冰箱贴、手机气囊支架送到了村里,我内心的激动难以言表。这不仅仅是一件件待售的商品,更是孩子们梦想的载体,是我们集体心血浇灌的初蕾。
文创作品展示在海螺沟文创店
驻村有期,但播下的种子生命力无限。我的两年任期虽满,但磨岗岭村的蜕变仍在持续:党员带头修建的蓄水池汩汩流淌,滋润着农田与希望;“民情台账”新增了“童心成长”模块,持续关注孩子们的未来;首批承载着民族文化与童真梦想的文创样品整装待发;“蝴蝶振翅计划”作为可持续的帮扶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蝴蝶振翅处,我坚信,皆是春山可望。
驻村信息
作者系四川省中医医院驻甘孜藏族自治州泸定县磨西镇磨岗岭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