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驻村帮扶故事——采“蜜”而归,我们都是追“蜂”人
文/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罗超
乡村的田野山间,中华蜜蜂忙碌的身影带着“嗡嗡”的声响迫不及待地要将这甜蜜的丰收气息分享给周围所有人。而在这川西高原上,我们就是“追蜂人”。
这甜蜜的爱心行动始于走村入户了解村情民意之时,当时的我们刚到脱贫户尼玛大叔家就被那捆着钢丝的树干吸引住了,心想这枯树干了正好当材烧,干嘛费那劲捆着钢丝。本着不懂就问,向村“两委”、村民学习的态度,我们虚心请教了同行人员,才知道那不是普通的枯树干,而是蜂桶。于是我们像没见过世面的小学生一样围着那树干蜂桶左右观看,久久未能离开,并与尼玛大叔定下了收割蜂蜜时前来学习和帮忙的约定。这个约定,一来是我们对割蜂蜜这件事情很好奇,二来是想为有腿疾的尼玛大叔做点实事。
帮助村民收割蜂蜜
乡村振兴的工作忙碌而充实,一个周末的晚上,我正在整理村上的资料,手机的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我接到了尼玛大叔的电话,手机里面传来一阵熟悉而又陌生的声音。说熟悉,是因为我清楚的记得尼玛大叔的长相和声音,还有他那不太方便的腿;说陌生,是因为我确实不太听得懂藏语。几句简单的交流之后,非常遗憾我和尼玛大叔只确定了一件事情,那就是电话这头是驻村工作队的我,电话那头是村上的尼玛大叔。而后在与尼玛大叔女儿沟通后我们才知道家里准备收割蜂蜜,大叔按约定打来了这通电话。我正在为这个即将收获甜蜜的事而兴奋时,大叔女儿告诉我收割蜂蜜是一项技术活,怕我们不会。虽然真的不会,但这丰收的甜蜜时刻我们怎能缺席,随即我便联系村上的纪检委员第二天早上一起去。
早晨到达大叔家后,我们立马投入到蜂蜜收割的工作当中。大家首先仔细地寻找合适的树桩、石头和砖块,每一块材料都经过精心挑选,只为搭起一个稳固的架子。接着,轻轻地把蜂桶放下来,动作小心而谨慎,生怕惊扰了这些勤劳的小生灵。
当准备工作就绪,我们怀着期待的心情,缓缓撬开蜂桶的盖子。看着那满是蜜蜂忙碌的蜂桶,仿佛能看到无数辛勤的故事在其中流淌,一瞬间,甜蜜的气息扑面而来,那如琥珀般的蜂蜜缓缓流淌出来。看着这大自然馈赠的珍贵礼物,我们都情不自禁开始行动,拿着新鲜出桶的蜂蜜大快朵颐起来,感受着嘴里满溢的甜蜜,心中满是喜悦与感动,这不仅是蜂蜜的收获,更是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美好画卷。
正当我们沉浸在这甜蜜的氛围中时,大叔女儿的一句蜂蜜虽甜,但销售却难让我们陷入了沉思。后经详细入村走访得知,这在我们村并不是个例,受地理条件和交通等诸多不利因素的限制,导致蜂蜜等诸多藏区优质的农特产品不能及时对外销售,给当地村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得知此事后驻村工作队立即通过阳光得荣、抖音、微信朋友圈、视频号等方式进行宣传,帮助村民销售蜂蜜60余斤。后积极与派员单位联系,通过“以购代捐”的形式收购村上蜂蜜550余斤,价值共6万余元,帮助解决了销售问题,让蜂蜜真正甜进了村民的心里。
为村民销售蜂蜜
驻村工作队以及村干部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不仅仅是在帮助村民收割与销售蜂蜜,更是在传递一种温暖和力量,让整个乡村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而这些“追蜂人”的故事,也将在这片土地上流传,激励着更多的人关爱他人,共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乡村的未来会像这金秋的蜂蜜一样,甜蜜而美好。
驻村信息
作者系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驻甘孜州得荣县太阳谷镇约日村第一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