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中国中医药报》聚焦四川:巴蜀岐黄润万家,惠民春风暖天府

发稿时间:2025.07.28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点击:216

  2015年,四川创新开启中医药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发展模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社区、校园、机关、部队、乡村、企业,通过专家义诊、中医药文化集市、中医药适宜技术体验、养生茶饮品鉴、科普讲座等,丰富中医药文化供给,年服务量近500万人次。今年,省委十二届七次全会对全省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作出系统部署,省中医药局结合国家中医药局“百市千县”活动安排,掀起了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热潮。7月25日,《中国中医药报》整版报道四川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开展情况。全文如下:



  一个个忙碌的义诊身影,一场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一次次暖心的健康服务……夏日的巴蜀大地,不仅有麻辣鲜香的烟火气,更涌动着中医药文化的热潮。


  从城市社区的健康小屋到乡村集市的诊疗现场,从非遗工坊的文化体验到企业车间的科普讲堂,四川各地“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以“服务沉底、文化鲜活、科普入心”三大维度,让千年国粹走出诊室,融入市井烟火,成为城乡居民看得见、摸得着的健康福利。


  绵阳市游仙区居民体验耳穴压豆服务。


  中医义诊团队为德阳市市民提供义诊服务。


  南充市蓬安县中医医院医务人员为福德镇驼丘村村民提供刮痧服务。


  健康服务“沉下去” 织密基层健康网


  “以前看病,都要往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跑,现在只要下个楼就可以找到医院的专家看病了,对我们腿脚不便的老年人来说,方便多了。”自贡市御雅社区75岁的张婆婆在“岐黄雅居”健康小屋里刚做完体质辨识,就拉着医生的手感慨。


  这个配备智能监测设备的小屋,是自贡市中医医院在社区建起的第4个健康服务点,累计服务群众6.2万人次。在这个健康小屋里,医院专家定期坐诊,联合社区志愿者开展慢性病管理、中医适宜技术体验及个性化养生方案制定,让“小病早防、慢病优管”成了社区常态。


  自贡市中医医院急救团队向群众科普急救知识。


  在自贡,“固定站点+流动服务”的模式已成为自贡市中医医院中医药惠民的“标配”。除了扎根社区的健康小屋,“岐黄大篷车”更像一辆“移动中医馆”,每月穿梭于各个乡镇村落。6月6日,自贡市中医医院“岐黄大篷车”抵达高硐社区,开展巡回诊疗服务。“在这儿能问诊、做检查、开药方,连应急救护知识都能学,比去医院方便多了!”70岁的王大爷拿着刚开好的药方,对医护人员连连道谢。据统计,这辆大篷车已巡诊65次,派出医务人员420余人次,服务群众2.8万余人,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一站式”医疗卫生服务。


  这样的服务网络正在巴蜀大地不断延伸。泸州市泸县玉蟾街道音乐广场的义诊活动中,专家义诊区、中医养生区、康复理疗区划分明确,200余名群众在益气补血茶的清香中体验问诊;达州市通川区的活动现场,保肝降脂茶、降压降糖茶供市民免费饮用,医生一边递上茶饮,一边讲解“冬病夏治”的道理;巴中市平昌县土兴镇璧玉村,10余名专家带着针灸针、艾灸条走进村委会,为扭伤腰的村民冯先生现场治疗,“针灸能舒通气血,您这腰疼很快就会缓解。”医生的话让冯先生安心不少。


  从社区小屋到流动篷车,从城市商圈到偏远乡村,四川以“固定+流动”的服务模式,让优质中医药资源突破空间限制,真正“沉”到群众身边。


  文化体验“活起来” 千年国粹焕新生


  “做香囊、识药材、学养生”,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让中医药不再是书本上的文字,而成为可触可感的生活智慧。


  成都市新都区第二人民医院的“夏浴清风”非遗药浴沙龙上,香药拓制作环节热闹非凡。香药拓DIY区域,艾叶、丁香等香料研磨成粉,散发出阵阵清香,家长与孩子一同将细腻的药粉填入布包中,压实、拓紧,一个个精致的香药拓就此诞生。孩子们举着自己的作品满脸自豪,家长们也笑着将这份融合传统智慧的随身好物小心收藏。带着孩子参加活动的王女士兴奋地说:“孩子跟着老师做香药拓玩得可开心了,既学到了知识,又收获了亲手做的香药拓,这样的活动太有意义了!”


  让中医药文化“活起来”,关键在“体验”二字。内江市东兴区的活动上,“天冬”成了绝对主角。在天冬特色主题展区,工作人员通过天冬文化宣传手册、茶饮品尝等形式,详细介绍天冬的生长特性、炮制方法等,同时特邀中医药专家现场剖析天冬在经典方剂中的巧妙应用,全方位展示天冬“滋阴润燥、清肺生津”的药用价值。此外,现场设置的“中医药文化有奖问答”互动环节人气爆棚,吸引200余位群众热情参与,让寓教于乐的方式推动中医药文化走进生活。“原来我们东兴的天冬这么有用,回家我也泡点喝。”市民郑先生边记笔记边说。


  广安市武胜县中医医院走进企业为职工提供火龙罐体验服务。


  与此同时,广安市武胜县中医医院还走进企业,开展了“科普讲座+中医特色健康义诊”的“百市千县”中医药惠民活动,将中医药文化与现代健康理念送进企业。活动上,中医药大健康产品展示区,各种自制茶饮、香囊、足浴包等琳琅满目,它们不仅承载着中医药的精髓与智慧,更传递着健康与美好的祝愿。“在品尝茶饮、欣赏香囊、了解足浴包的过程中,中医药不再是书本上晦涩难懂的理论,而是化作了实实在在的健康呵护,走进了我们的日常生活。”李先生说。


  射洪市中医药健康养生集市活动现场,市民现场品尝“酸梅汤”。


  不仅如此,趣味互动也让中医药知识变得“可触摸”。射洪市万达商圈的中医药养生集市上,“称中药”“识药材”游戏让孩子们跃跃欲试。“这是茯苓,能健脾;那是陈皮,能理气。”医生的讲解声里,小朋友们拿着药材卡片认真比对,在看、闻、摸的过程中,原本抽象的中医药知识便深深印在孩子们的心里;德阳市中医药文化集市的DIY香囊区,孩子们踮着脚尖挑选药材,认真听志愿者讲解“薄荷能提神”“艾草可驱蚊”等中药知识。“以前觉得中药是苦的,现在知道还能做香囊、泡茶,太有趣了!”9岁的小林举着亲手做的香囊说。


  从非遗技艺体验到亲子互动游戏,中医药文化正以“可触摸、可参与”的方式,走进群众的日常生活。


  科普内容“融进去” 中医理念润民心


  “夏天出汗多,喝这个‘乌梅清暑汤’能生津止渴,大家试试!” 南充市西充县冠华养老院的庭院里,西充县中医医院的医生一边给老人们递上汤药,一边讲解夏季养生要点。“医生讲的夏季养生知识很实用,乌梅汤也好喝,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了。”82岁的刘爷爷边喝边说。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石椅羌寨居民体验中医外治疗法服务。


  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专家在曲山镇石椅村石椅羌寨进行义诊。


  这样的健康知识,更多地通过科普手册走进千家万户。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中羌医医院在石椅羌寨义诊时,向村民发放《中医养生保健知识》《常见病中医防治手册》等健康科普宣传资料200余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中医药防病治病知识;自贡市大安区大山铺中心卫生院的活动现场,发放宣传折页近1000张,详细介绍艾灸、杵针等中医适宜技术的功效与操作方法;达州市开江县中医院联合广福镇卫生院开展“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现场,医护人员围绕中医养生保健、四季养生、饮食调理等方面的知识为群众进行科普宣传,发放中医药宣传资料,进一步传播中医药文化知识,提升群众的中医药健康素养。各地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氛围愈发浓厚。


  科普不止于“讲”,更在于“教”。巴中市平昌县土兴镇璧玉村的活动上,现场不仅设置了中药辨识互动环节,医生针对展台上摆放的茯苓、陈皮等常见药材进行讲解,还教简易穴位拍打操。“这个动作对改善颈椎病特别有效,注意要配合呼吸,动作要慢要稳。”村民们跟着比划,笑声里透着认真。


  服务沉下去,打通健康惠民“最后一公里”;文化活起来,让千年国粹焕发新活力;科普融进去,让健康理念扎根生活——四川“百市千县”中医药文化惠民活动,正以这三个维度,让中医药文化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