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政协报:专访省政协委员,省中医药局党组书记、局长田兴军——集聚各方力量解题破局 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
发稿时间:2023.05.19 来源:四川中医药 点击:769

记者:去年,我省印发《四川省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实施方案》,确立了“三区三领先”的目标,即把示范区建设成为全国中医药创新改革的策源区,事业、产业、文化“三位一体”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和推进区域协调、共建共享的领先区。面对当前中医药行业的挑战和机遇,四川省如何借助实施方案提升整体竞争力?
田兴军:2021年,四川成功获批建设全国七个之一、西部唯一的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这既是党中央、国务院对四川中医药发展成效的充分肯定,更是赋予四川引领全国中医药发展的重大责任,同时为四川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注入了强劲动能。
我们将按照实施方案要求,针对当前制约中医药发展的管理体制不完善,评价体系和标准还不健全,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中医中药协同发展还未取得实质性成效等深层次、全局性问题,实施9大任务,突出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集聚各方力量解题破局,加速推进示范区建设。一是推进综合改革赋能。将示范区建设纳入省政府政务目标及专项督查内容,通过省中医药局与各市(州)政府战略合作,充分激发地方及各单位改革创新的主动性,不断健全管理体系、加大投入、发展产业等。先行先试,推选一批中医药强县,引领示范。二是提升中医药服务可及性。突出重大工程引领全力争创国家中医医学中心和区域中医医疗中心;争取建设一批国家中医优势专科。推进中医惠民行动,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群众身边。三是进一步擦亮“川药”招牌。充分发挥示范区和强省领导小组办公室统筹协调作用,多措并举培育中医药大企业、大品种。坚持多元融合“延链强链”,通过资金支持、招商引资、搭建平台、多维合作等方式,推动中医药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大力推进中医药区域协调发展工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川渝中医药一体化发展和乌蒙山片区中医药联动发展。四是弘扬中医药文化。健全中医药文化传播体系,推进“天回医简”等中医药出土医学文献文物综合研究与运用;推动中医药文化融入群众生产生活、贯穿国民教育始终。持续搭建中医药开放交流平台,拓展合作领域,加大惠侨力度,多渠道、多维度推动中医药“走出去”。
记者:能否分享一些现阶段实施方案中的成功案例或者取得的显著成果?
田兴军:示范区获批建设以来,四川抢抓机遇,推动实施方案落地落实,在推动高效统筹协调上、重点领域改革上实招频出,中医药综合改革实现重点突破——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省市县党委政府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省委、省政府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省市县成立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人大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落实情况调研督导。我牵头撰写的《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被列为2022年省政协重点提案,并由省政协主席田向利领衔督办,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采纳。二是推进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联合省医保局印发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条措施,推进DRG/DIP支付清算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服务临床应用,遴选发布中医优势病种128项,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推进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三是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将中医药高级职称划分为全省统一的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增设技师类别职称,新增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康复治疗技术2个评审专业,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四是创新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会同科技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创新工程建设中医药创新高地的意见》,实施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等“四大创新工程”15项重点任务。
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推动省市县党委政府将示范区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省委、省政府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市(州)党委政府绩效目标考核,省市县成立党委或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示范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省人大开展中医药“一法一条例”落实情况调研督导。我牵头撰写的《以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契机 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被列为2022年省政协重点提案,并由省政协主席田向利领衔督办,得到有关部门充分采纳。二是推进中医药价格和医保政策改革。联合省医保局印发医保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20条措施,推进DRG/DIP支付清算激励机制,促进中医药服务临床应用,遴选发布中医优势病种128项,纳入按病种付费范围,推进按中医疗效价值付费,实行中西医同病同效同价。三是推进人才评价改革。将中医药高级职称划分为全省统一的高级职称和基层高级职称两个层次。增设技师类别职称,新增中医药健康管理、中医康复治疗技术2个评审专业,将“西学中”人员纳入中医药职称评审范围。四是创新中医药科技成果评价机制。会同科技厅印发《关于实施中医药创新工程建设中医药创新高地的意见》,实施构建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中医药创新体制机制等“四大创新工程”15项重点任务。
记者:省政协开展“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发展支持体系”调研,您带领省中医药管理局积极参与调研活动。请问本次调研活动有没有给你们的工作带来启发?
田兴军: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我省统筹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格局已基本形成,中医药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中医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提升。同时也发现了服务管理合力不足,产业链基础不牢,创新驱动能力不强,制度创新力度不大等制约我省中医药产业发展等问题,并由此形成了推动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一是着力机制创新,把服务管理做“实”。进一步强化中医药产业发展统筹机制,督促指导市县两级落实完善中医药管理服务责任体系、加大资金统筹力度。二是着力产业创新,把优势品种做“大”。着力打造大品种、大企业,深度挖掘四川中医药丰富价值内涵,延伸中医药健康特色服务。三是着力科技创新,把产品质量做“优”。深化产学研医融合,加快科技创新平台的聚力成势,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和引进。四是着力制度创新,把政策引领做“活”。进一步完善系统化优惠政策及知识价值导向分配机制,进一步放宽院内制剂调剂使用和中医药占比政策。五是着力协作创新,把开放合作做“强”。推进川渝中医药一体发展,深化与泛珠三角区域合作,建立跨区域跨领域产业合作发展联盟,扩大中药类产品出口贸易,深化科技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