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新闻动态

“四川火锅”连夜驰援“儋州米烂”!网友:原来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家人

发稿时间:2022.08.11 来源:四川健康 点击:1240
       8月1日,海南发现一例新冠肺炎本土确诊病例。据海南发布8月10日通报的数据显示,2022年8月1日0时至8月9日24时,海南本轮疫情累计报告本土确诊病例156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48例。

       目前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已派出国家工作组支援海南并调集广东、上海、四川、湖南、江苏、江西等省份派出核酸检测力量来援助海南。

       而8月6日晚,四川援琼医疗队798名医务人员从四川出发,前往海南,驰援儋州。


❶ “儋州加油,我们来了!”

       我省“7.15”关联疫情刚刚平息,“7.20”关联疫情尚在收尾阶段。按照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和省卫生健康委紧急部署,8月6日晚,四川援琼医疗队798名医务人员从四川出发,前往海南,驰援儋州。


       8月7日凌晨,来自四川的798名医护工作人员,陆续抵达海口美兰国际机场,将奔赴儋州开展医疗支援工作。美兰机场迅速成立保障专班开通绿色通道,全力保障医疗包机人员及货物顺畅。


       8月7日上午,四川援琼医疗队开始在儋州搭建3个气膜实验室。实验室核酸检测设计通量为每24小时20万管,按10:1混采的方式每日可完成核酸检测量达200万人份,将进一步提升儋州乃至海南全省核酸检测能力,助力疫情防控。


       8月8日上午,作为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院感防控组专家,受国家卫生健康委委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控专家乔甫出发前往长沙,从长沙随医疗队乘机赶赴海南,协助当地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院感防控工作,这是自新冠疫情以来,乔甫第16次出征抗疫。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

       四川与海南的友谊历史由来已久。

       千年前,四川眉山人苏东坡曲折的被贬经历中,最后一站是今天的海南省儋州市。从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7月至元符三年(1100年)6月,年过六旬的苏东坡在海南岛度过了近3年时光,后来在大赦北归途中卒于常州。

       来到儋州,苏东坡不能住在官舍,人们便在桄榔林中为他盖了一间草房,还送来食物和粗布供其饱肚御寒。看到人们多取积水饮用,他亲自带领乡民挖了一口井,此后大家纷纷挖井取水,减少了当地疫病的发生。如今在儋州中和镇西南角,还有一口名为“东坡井”的古井纪念。


东坡井  图源:儋州市旅游委

       不仅如此,他把灿烂的中原文化带到了海南,培养出海南岛第一位举人。他在这里“讲学明道、教化日兴”,使此地“书声朗朗,弦歌四起”,为海南的文化传播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苏东坡离开儋州时,写下了“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忽然跨海去,譬如事远游。平生生死梦,三者无劣优。知君不再见,欲去且少留”的深情诗句。

       海南儋州,东坡谪居地;四川眉山,东坡出生地。北宋文豪苏东坡的履历及其精神让这两地千里相连。


       虽远隔千里,但疫情当前却患难与共,同舟共济,这种山水之邻,风雨相济的情怀令无数人为之动容。

       “川军精神是刻在四川人骨子里的,身在成都,心系儋州。加油儋州,愿疫情早日结束,川军早日凯旋。”

       “我本儋耳人,寄生西蜀州,原来儋州米烂和四川火锅都有一个共同的家人叫:苏东坡。”

       “听到天使们一句话,别怕,儋州,我们来了,好感动的眼泪都要流出来,愿天使们平安,你们也保护好自己,辛苦了,海南欢迎你们到来,加油”

       ……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危难时刻尽显兄弟情谊

一次次义无反顾的出征

见证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大家众志成城,逆向而行

彰显川人的品格和担当!


我们满怀感恩,向英雄致敬!

也祝“四川火锅”与“儋州米烂”

友谊长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