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中医药又被点名表扬啦!
发稿时间:2018.11.29 来源: 点击:2482
近日,《经济日报》、《人民日报》分别从中药材科学种植和回顾四川“一带一路”发展为主题刊登文章。突出介绍了四川中医药在产业发展和经济发展上的积极作用。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作为中医药立足之本,道地药材的培育和开发也受到了全社会的空前关注。《经济日报》在产经版头条刊登了《中药材生产走向道地化良种化》文章,介绍了全国中药材种植情况。“粗放落后的供给方式难以适应高速增长的优质安全养生保健需求。”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种植中药材?面对这个问题,经济日报以四川都江堰三木药材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典范,普及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发展中医药产业,不仅要保质量,同时也要提升价值。《经济日报》以川产道地药材附子为例,介绍了附子是如何历经几十代药工的摸索和传承,逐渐形成了“浸、漂、切、煮、蒸、炒、烤、酵”八大工艺流程。近年来,附子产品终端销售量逐渐增大,市场潜力巨大。
《人民日报》则见证了四川中医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服务当地百姓。11月27日,《人民日报》在“一代一路5年间”系列报道里以《四川 内陆开放变前沿》为题,介绍了四川如何通过文化、物流、经贸等方面的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其中特别提到,四川中医药通过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把中医药文化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中医药文化和技术。
目前,四川省已在黑山、捷克、德国、阿曼苏丹、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陆续派出中医药专家30余名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指导省内中医药机构开展各类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累计服务量4万余人次,着力构建起四川中医药“健康丝绸之路”。
随着国家对中医药发展的高度重视,中医药产业也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作为中医药立足之本,道地药材的培育和开发也受到了全社会的空前关注。《经济日报》在产经版头条刊登了《中药材生产走向道地化良种化》文章,介绍了全国中药材种植情况。“粗放落后的供给方式难以适应高速增长的优质安全养生保健需求。”如何才能科学有效种植中药材?面对这个问题,经济日报以四川都江堰三木药材基地规范化、标准化种植为典范,普及科学种植的重要性。


《经济日报》( 2018年11月27日 07版)
发展中医药产业,不仅要保质量,同时也要提升价值。《经济日报》以川产道地药材附子为例,介绍了附子是如何历经几十代药工的摸索和传承,逐渐形成了“浸、漂、切、煮、蒸、炒、烤、酵”八大工艺流程。近年来,附子产品终端销售量逐渐增大,市场潜力巨大。
《人民日报》则见证了四川中医药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走出国门服务当地百姓。11月27日,《人民日报》在“一代一路5年间”系列报道里以《四川 内陆开放变前沿》为题,介绍了四川如何通过文化、物流、经贸等方面的发展,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其中特别提到,四川中医药通过建立海外中医药中心,把中医药文化带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推广中医药文化和技术。

《 人民日报 》( 2018年11月27日 10 版)
目前,四川省已在黑山、捷克、德国、阿曼苏丹、白俄罗斯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立了一批中医药海外中心,陆续派出中医药专家30余名开展中医药特色诊疗服务,指导省内中医药机构开展各类国际合作项目50余项,累计服务量4万余人次,着力构建起四川中医药“健康丝绸之路”。